教育问题的方式
人们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,一为直观的感性经验,一为朴素的哲学思辩。因而,从人类思想发展来看,这种以言论、经验体现出来的教育认识,总是与其他方面的思想、言论,如社会政治、伦理道德、人性善恶、人生态度和治学方法等等交织在一起,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。 近代科学的诞生,标志人类思维发展进入知性分 [...]
人们认识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,一为直观的感性经验,一为朴素的哲学思辩。因而,从人类思想发展来看,这种以言论、经验体现出来的教育认识,总是与其他方面的思想、言论,如社会政治、伦理道德、人性善恶、人生态度和治学方法等等交织在一起,包含在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中。 近代科学的诞生,标志人类思维发展进入知性分 [...]
当前,人们对教育研究存在种种看法。有人认为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够,提出当务之急是加速科学化进程;有人则指出现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极不完善,应该加强基本概念、基本原理的研究,还有论者认为自然科学实证方法不足以揭示教育规律,应当提倡方法多元化。在我看来,对教育研究的任何“高见”,必须从教育学的过去、现在出发, [...]
对教育世界,科学认识方式把它当做人之外的客体(接近以至于等同于自然世界),要求如实反映其固有属性;而人文认识方式则把它当做主观她的—种表达,当做主观精神的“派生物”。实际的教育世界呢?既不可能完全归结为客观性,也不可能完全归结为主观性,它总是人于其中活动的世界,主观性与客观性“天然”地统一于有的活动 [...]
直言之,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并非纯粹客观的、物质的;孤零零的事实不会“自动”进入我们的视野,而是主客体共同作用才产生的。从而在教育学的存在依据问题上,仅考察客体是不够的,还必须考察主体,考察主体的认识方式问题,教育学的存在内在地决定于人类认识教育的方式。当我们在反思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时候,不要忘记对教育认 [...]
不是教育学没有独立地位,也不是其存在依据缺失,而是人们对这些依据的认识陷入了“误区”,唯一的出路只有改变我们的认识方式。为说明这一问题,我们还是回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上来。 前面已经指出,我国教育学者对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的意义,认识不足。作者见到有两种说法,一种认为这是为教育学“卸任”(郑 [...]
在现实中,我们看到,由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划时代贡献(学科意义上),使得学科发展表现出极高的水平或出现转折;反之则面临“危机”。今天讲教育学的存在依据,重要依据之一就是研究队伍或科学家集团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,尤其是现代科学事业,在很大程度上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主体的素质。 那么,今天我国教育学的科学共 [...]
实质上是本末倒置。体系也好,范畴也好,都是思维的工具,是用以表述信念或思想的。如果没有信念、思想,或者信念、思想本身就存在问题,再精致的体系也只是漂亮的“外壳”而已。在我看来,程序应该是这样:首先确立教育学的恰当信念,明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应在什么框架下进行;其次探讨表达这种信念的理论体系应该是怎样的 [...]
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,又对其智力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作用。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,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相辅构成、相互促进的,但两者的发展表现在学生身上常是不平衡的。传统教育多注重智力发展,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重视不足,没能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与推动作用。学生学习成绩好坏、发展成才的快慢 [...]
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,通常表现为方向、性质、强度等方面的差别。如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,有的学生由好奇心引发的认识动机强烈,不断发问:这是什么?那是什么?为什么?有的学生自我提高的动机突出,迫切希望通过学习得到同伴的尊重;有的把获得家长与教师的表扬作为努力学习的动机。不仅有方向、性质的不同,同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