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在真正的教育家治校时期,他们往往不是以全能领导的方式管理学校,而是将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穆,以“教授治校”、“学生自治”等方式,将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给教师和学生,引导和激励教师和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大学中的管理活动,使各项制度和规则成为人们修养教育素养的条件。他们的管理一般对大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:一是他们往往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意义,在理论上引导和教育工作人员要尊重教师和学生,在制度约束和激励要敬畏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,促进了他们“懂得教育”。二是这些真正的教育家们.深知大学的真谛是优秀的教师以及他们潜心追求的学问,因而都非常自觉地尊重教师和学生。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,每逢开学即在校门口迎接教师和学生,为了请到好教师不惜“三顾茅庐”和“程门立雪”;梅怡琦先生则经常将自己的作用比喻为“戴工恨”的,声称自己的工作“是为教授搬凳子的”;陈序经先生当众向陈昀恪先生行弟子礼,求其到岭南大学任教,声称“我为学生拜良师”。这些教育家们的高风亮节,既加强了既有制度的力量,又引领了大学中的良好风气,使尊师爱生蔚然成风,校园和谐自然而然。而在大学中工作的教职员工受其感染,也自然的值得了尊重教师和尊重学生。因此,在教育家执教的环境中,他们所制定的教育制度和规则,会对身处其中的人形成一种职业性约束,并且将其转变成教职员工们的教育素养和文明习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