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从劳动对象上看需要创造性。前面说过,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。一个班级的学生,虽然年龄相近,程度相似,具有很多共同特点。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、周围环境、个人努力程度和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的不同,使得彼此的身心发展各有特点,心理面貌上存在着个别差异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方法,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,因材施教;对课堂上偶然出现的新情况,要善于利用教育机智,创造性地妥善处理。
②从劳动内容上看需要创造性。教学内容虽然已为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,但怎样把这些死板、生硬的东西变成形象具体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东西,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,通过深入钻研教材、考虑学生特点、研究教学方法、参考先进的教学经验、进行创造性
的加工和设计安排。没有这样一番绞尽脑汁的加工制作功夫,僵化刻板地按照教材的安排去照本宣科,必然使教学陷于失败。
③从劳动方法上看需要创造性。教学上从来没有,也不会有适用于一切年级、一切教材的固定的金科玉律式的程序和模式。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怎样去组织教学过程,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,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.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渴望.怎样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.怎样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爱好、兴趣和特长等,无不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施。因此可以说,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决断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。不仅如此。广大教师也是从事教育科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。尤其在高等学校,广大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,同时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。通过科学研究,发明新的科学原理.发现新的科学规律,用这种创造性的劳动所提供的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方法,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推动教育科学的前进。这一切,正如加里宁所说:“真正的教师工作实实在在是个创造性的工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