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。本科论文的答辩小组或委员会由3-7人组成即可。成员须具有讲师以上的专业职称其中至少有1人具有副高职以上的职称提问时,应当注意下面3点事项:
(一)问题应有易难坡度差异。提问般围绕毕业论文所涉范围进行,不宜离题过远。要提的问题宜按先易后难的次序排列,逐步深入,便于学生回答。为了防止问题突兀、突然而造成学生思维滞塞和表达卡壳的现象,第一个问题的难度不宜过大。第一个问题太难的话,必然不利于下面问题的答辩,加剧紧张,产生慌乱,会阻碍正常水平的发挥。
(二)用启发、引导的方式。答辩中,当教师提出问题时,会遇到学生答不上来或答非所问的情况。也有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时,采取“绕道而行”、“迂回曲折”的方式,东拉西扯,枝枝蔓蔓,耽误不少时间。遇到这类现象时,教师需要适当加以点拨、启发和引导,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态,使其能走出思维的“盲点”,把话题转到需答问题上来。经引导仍然答不上来,就说明答辩人确实不具备解答该问题的能力
(三)态度温和,评价中肯。在论文答辩中,答辩教师是审查考核者,答辩人是被考核者,但都是在完成1项工作,双方在人格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,要互相尊重。所以,教师要使用商讨的语气态度自然而温和,切忌以势压人,出言不逊,居高临下,唯我独尊尤其是不宜使用“胡说”、“乱弹琴”、“毫元道理”、“错了”、“谬论”之类的断语。对不成熟、不全面的意见,要善意地、宽容地进行商讨允许答辩人解释和说明,允许进行学术意义上的辩护或反驳。观点、观念、认识上的差异,在学术研究中十分正常。教师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,但没必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。
当然,教师也不宜使用过高的评价,言过其实,褒词如海,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