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得大量材料之后,一定要对官进行认真的、详细的分析研究。研究材料一定要“精”,即根据需要对所采集到的各种材料,进行精心鉴别,比较材料的优劣,分析材料的性质,辨识材料的真伪掂量材料的轻重,估价材料的意义,从材料中得出结论。只有细致研究,才有可能分清材料的特征、真伪和主次,分清表象与实质,弄清相互之间的联结,实现对材料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深化。

一、分类和确立类关系

鉴别材料时,要对占有的全部材料进行总体比较分析,然后根据材料的共同点和差异点,概略地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性,分成不同的类别,使纷繁复杂的材料系统化、条理化、类型化。分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材料的性质与特点,以便恰当地使用。可以不同的视角审察材料。譬如说,从来源上看,那些是直接材料,哪些是间接材料;从属性上看,哪些是事实材料,哪些是理论材料;从时间上看,哪些是历史材料,哪些是现实材料。要看材料与材料间,有没有联系。如果有联系,就要看是什么关系:是前后关系,逻辑关系,还是并列关系?是包容关系,因果关系,还是对立关系这些关系的确立,意味着对内在联系的发现。

二、鉴别具伪,分清优劣

对材料分析归类之后,要进一步对材料的真伪和优劣进行鉴别。学术论文所用材料必须真实、准确。这就需要作者细心地实材料,包括每个细节,每个数据,每一相关的问题,都不能和实际情况有出入。文学研究中,也要讲材料的真实、准确,即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存在对象加以研究,不能任意改变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早在20世纪90年代,已有人提出“民间文学也要打假”的口号,因为某些人把自己滥编的东西说成是“民间文学”。要做到材料的客观真实,就要有严谨的求实作风,从多方面去印证、核对、检查所用材料,剔除任何虚假不实的成分。

三、发现价值和意义

材料所体现出的价值,大致可分为认知价值、实用价值、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几个方面。但它们之间并无截然分明的界限因为认知价值可以转化为实用价值,实用价值亦可转化为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。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使用,就会体现出不同的价值。比如就“玫瑰花”而言,介绍它的植物性能,体现着认知价值值;介绍利用玫瑰花制造芳香油,体现着实用价值;介绍“玫瑰花节”的民俗活动,体现着社会价值;而以“玫瑰花”、“带刺的玫瑰”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则体现了审美价值。因此,在鉴别材料时,不能固守某一标准,而要因文、因事来确定材料的价值。

四、研究材料中的“洗卡法”

对于在校学生来说,大多数材料来自图书资料,而这些资料大多保存在自己的卡片上。因此,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摆弄卡片的研究方法,这种方法接近玩扑克时的洗牌,姑且叫做“洗卡法”。“洗卡法”要求的物质材料是:贮存承载大量信息的卡片;黑红、、蓝等不同颜色的笔各数枝;曲别针和橡皮圃;用于随时记载的稿纸和用于图解的八开白纸;能摆卡片的桌面。

  • 第一步,根据自己大致的选题意向,从卡片中挑选出与自己选题相关的材料卡片,井将它们集中起来。
  • 第二步,再将所挑出的卡片进行过滤性翻阅,,井将内容相同相近、相关、相联的卡片归聚到一起,,分类排列。这样进行多次的反复。其间,,可以寻找不同的分类角度进行归类,即不断地“洗卡”。如果找到内在联系的某种线索,,即在稿纸上简略地记载下来。
  • 第三步,经过多次反复整理,材料形成从小类到大类的划分,然后,整体地考察和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,小类与小类之间的关系,小类与大类之间的关系,大类与大类之间的关系。到这步,已不满足于材料的分类,而是在已成型的分类基础进行层层分解、开掘和扩展了。
  • 第四步,在分化与聚合的研究中,对各层问题形成理性概述并写到稿纸上,再思考、琢磨使用严密的学术词语或科学符号来表述和代替这些理性概念,形成系统的结构层次和隶属关系。
  • 第五步,将学术词语、符号书写到八开白纸上,再进行推敲研究,从中提炼研究的主题思想和中心内容。在这一步的推敲研中,特别要注意使用“逆向”、“背反”、“证伪”的思维方法,从相反的方向来思考,用反例来检测和考验,看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成立,有没有遗漏、忽略的问题,对例外现象是否做了说明等等。这样,通过不同思维路线的多次撞击,就可以使论题、立意的可靠性得到加强。